澳门新葡澳京威尼斯中华文明为原生文明淮河为华夏文明唯一发祥地而非黄河长江【编者按】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原生文明,其文明诞生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文明的形成具有统一性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探索研究中,前前后后产生了许多阐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模式的学术理论,如盛行于1950~1970年代的“中原中心说”(如夏鼐、安志敏等),1970年代以来的“满天星斗说”(苏秉琦),1980年代以来的以中原为中心的“重瓣花朵说”或“多元一体说”(严文明),2000年以来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赵辉),2002年的“新中原中心说”(张学海)等等。在2018年5月结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总结报告中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多元一体说”成为目前的阶段性认知。但纵观世界人类文明诞生史,单一区域地理自然环境产生独具特色的人类文明类型,是人类文明的共性。因此,笔者的淮河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诞生“一枝独秀”的华夏文明说,将成为中华文明征服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研究的光辉篇章。(夏朝与诗经研究)
【核心提示】黄河上中下游的纬度差距非常大,气候和生活环境往往不一致,并不具有成为一个大而完整的早期文明轴心地区的条件,反而应该表现为众多零散的文化区才合理,并符合在文明扩散的时代,作为不同生活方式族群之间来往交通要道的条件。
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生区域,皆位于带湿润气候区,北纬24°—32°之间的地带,而在纬度32°以北的地带,在人类文明早期均属偏僻地区,文化皆不发达。
如世界上最古老、在当时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古埃及早王国的首都阿拜多斯,其纬度是26°11′,而古王国首都孟斐斯的纬度则为29°51′;早期古王国发展的北界,是古耶利哥城,即纳吐夫麦作文化的发祥地,其北纬度只到31°51′。苏美尔文化的起源地——埃里都金城,其纬度为30°48′,乌尔都城的纬度为30°57′,位于苏美尔偏僻北界的巴比伦,其纬度为32°32′。埃兰国的中部纬度为29°54′,北都苏萨为32°11′。古印度摩亨佐-达罗的纬度为27°19′,北城哈拉帕位于纬度30°38′。
由此可见,亚非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基本上是一致的。古文明发生的地理范围约在北纬24° 与32°间,北纬32°以北地区的文明化则较晚。但依照黄河现在的河床位置,其河流发源处的纬度在34°29′,从河源往北流到纬度40°46′,围绕黄土高原后,又南下到34°50′,其后则东流到出海口,纬度在37°46′。古河道的出海口大概在纬度35°左右,都是未进入带湿润气候的地带。
东半球的早期文明皆离不开农作:农作的发祥地与大文明的发生范围,皆是在相同地域。考虑到人类文化发展所需经济条件,此规律显然毋庸置疑。位于北纬35°的亚述、埃勃拉等古城,则要到距今4000年前后,才开始快速发展,且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不是农作,而是贸易和战争,这在上古史演变中,属于新时代的情况。至于首都在北纬36°48′的米坦尼,以及首都在北纬40°的赫梯等国家,其发展年代更晚,而且他们原本也都不是由农耕族群所建立的国家。
若从农作的起源来说,早期文明发生地区与大规模农作技术的发祥地皆相距不远。但黄河流域的环境条件,却并不符合大规模农作形成的要素。黄河流域的农产作物从新石器中期以来即以黍、粟为主,但规模不大,因为黍、粟这几种农作物,虽然生长条件的要求并不严苛,却难以发展出大规模耕作。同时,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土质不良,因此不能被视为农作的发祥地。
不过最关键的是:黄河上中下游的纬度差距非常大,气候和生活环境往往不一致,并不具有成为一个大而完整的早期文明轴心地区的条件,反而应该表现为众多零散的文化区才合理,并符合在文明扩散的时代,作为不同生活方式族群之间来往交通要道的条件。
黄河上游的兰州以及渭河流域地区,曾经出现独特的新石器中晚期文明。但是我们很难经过文化传承的线索澳门新葡澳京威尼斯,来了解西北彩陶的图案,且难以观察其中蕴含的意义在中华文明后期中的演化。就算将时间拉到齐家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化面貌皆已发生很大变化,原来辉煌的彩陶图案几乎通通不见澳门新网站,取而代之的是众多此前未曾出现过的器物。这类情况不仅在西北有,在东北地区的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迫使红山文化退却时也曾发生。因此,我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后,与气候的冷化及干旱化同时,在华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族群迁移,造成早期彩陶黍作文化的消散。因此,半坡、马家窑、庙底沟等华北彩陶文明的独特形象,皆极少传承在后来的中国青铜文明中。
西北彩陶文化地区的范围澳门新葡澳京威尼斯,在北纬34°—37°度间,早期有相对发达的地域性农作文化,到了青铜早期却已绝传,而在此地区形成新的文明,并且是以非农耕为基础,着重于发展战争技术的文明澳门新葡澳京威尼斯。经过几波新来族群的控制,此地成为周的政权中央。这与同纬度的安纳托利亚南部地区情况相类似:加泰土丘文化消失,经过新来族群的掌控,赫梯族群在此建立新的军权帝国。
黄河北岸的河套地区,是亚洲草原丘陵地带的通道,大约从距今4400年后,从里海到渤海及日本海,在这一通道上出现很多中、小型城池,均属于为了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城,是掠夺族群的城邦:西以也里可温为例,东以夏家店下层为标志。陕北石峁石城,也应属这类掠夺族群早晚建的城邦群。
该地带的族群流动率高,在此地先后修建军城的族群虽可能有所变化,但生活方式却是相类的:以战争掠夺维生。遗址中所发现的粮食似不是本地所种,亦表明这些族群来往频繁,混合多元文化的情况,并显示其掠夺的对象,主要是南方富裕的古文明地带。同时,这些年轻族群亦采用南方以及本地带早期古老文明的技术。青铜早期时代,蒙古草原及丘陵地带才开始沙漠化,所以本地带为流动族群的交通大道,流动族群频繁互动及迁徙,彼此融合冲突。
换言之,黄河北岸属亚洲草原低山地带,在距今4000年前后,都是致力于发展战争技术之族群的生活区。至于黄河南游,洛阳、郑州,反而是古老农耕区的北界,亦是北方掠夺者攻击的前线地带。由此可见,黄河流域地区彼此间的差异性很大,在青铜时代,黄河成为关键的交通线,这些不从事生产而四处游动澳门威斯尼斯网站、专事战争的族群,经过黄河这个交通要道澳门新网站,进入古农耕区。
黄河南岸虽然拥有较好的农耕条件,但其范围却不广,且明显地限于南岸之地。北岸则有中条山、太行山,形成了自然边界。若将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黄河南岸的偃师城址与隔岸垣曲城址做比较,则可明显看出黄河两岸的差异,似乎形成一对立的边界区,偃师城址为南方江河文明的北境,而垣曲则可能就是北方族群的南哨。
总而言之,我认为,黄河并不具有作为早期文明发祥地的条件,却是一个良好族群混合的媒介及通道。直至殷商时期,北方族群在黄河下游北岸形成新的中心,从此以后黄河流域掌握了政权,中央和边缘的关系据此发生变化。“华南”与“华北”生活方式的交界带和交通要道,在南北交流同化的历程中,才成为“中华”庞大文明的“中央”,以及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