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联系我们

邮箱:bandaozonghe@keshunbg.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2021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研判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

发布日期:2023-10-30浏览次数:

  2021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研判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很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转身离去,令人憧憬的2021年正悄然而来。本期圆桌论坛邀请三位专家分析2021年国内经济走势和政策基调,以期回应关切、释疑解惑。

  陈卫东:2020年,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本土新增病例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0.7%,较上半年上升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2.1%左右。具体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效益加快提升,就业市场稳定;高技术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疫情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刘向东: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我国一季度经济创下-6.8%的新低,严重拖累了全年经济发展。在经过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后,我国率先走出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推动复工复产和内需恢复,在此情况下,二、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四季度延续这一势头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总体来看,2020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2%以上的正增长,同时如期完成全面脱贫攻坚的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汤铎铎:2020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疫情冲击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抗疫结果的差异反映出各国政府治理能力和经济韧性的不同。中国经济一季度由于严格的疫情控制措施而大幅下挫,随着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二、三季度经济迅速恢复,估计四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大致恢复到疫前水平。相较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政策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定力,在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实现了较好平衡。总体而言,2020年中国经济可谓实现了“大逆转”,这一成绩既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

  陈卫东: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外部环境仍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全球疫情存在反复风险,中美关系博弈长期化趋势不会改变,全球政经格局依然复杂多变。虽然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将有所减弱,但中国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有效,经济增长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经济增速很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

  一是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经济和社会活动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基建、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带动投资回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将明显提高,供给端将进一步加快增长。二是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府还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新投资、新消费、新经济仍将较快增长。三是继续全面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引领作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同时,中国经济恢复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等要素流入。四是2020年基数较低,尤其是一季度,工业生产、交通物流、贸易投资、消费旅游等经济活动急剧收缩,这将显著抬高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

  刘向东:鉴于2020年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只要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已实施的“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较大幅度的反弹,特别是在2020年一二季度低基数的情况下,2021年一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反弹至8%以上的增速,甚至全年都有望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看,我国经济工作仍然会延续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效地把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稳步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要达到“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发展指标,未来5年,中国需要达到年均增速5.5%的水平,这意味着2021年将为“十四五”时期开个好局。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作出的总体部署,中国经济不追求短期的经济刺激,而是注重长短兼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经济工作不能因一时的刺激疫后经济复苏而暂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性改革,而是更要从中长期的角度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继而提升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汤铎铎:2021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分季度看,2020年是前低后高,由于基数原因,2021年应该会是前高后低。从全年看,各方对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普遍乐观,估计会创出近年少见的高增长。

  陈卫东:2021年,在疫情有效防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反弹,是拉动全球经济的引擎,主要面临以下机遇:一是消费和服务业的恢复性反弹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2021年随着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消费和服务业将逐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据我们的测算,2021年一季度,若消费、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恢复至2019年一季度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到24%,服务业增速将达到10%左右。2021年二季度之后随着基数的上升,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将高于上年同期。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将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5G技术加快发展等背景下,产业数字化将加快发展,这有利于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升。三是中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继续增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好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同时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国金融市场收益率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这些将推动外部资金持续流入。

  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比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较大。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疫情输入性风险仍然较高,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复杂化,地缘冲突不断澳门威斯尼斯网站,全球化发展面临挑战,产业链分工面临重构,核心技术争夺更加激烈等。此外,宏观杠杆率持续增加,加大了未来去杠杆的压力。信用风险压力仍然较大。

  刘向东: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会有新变化,而有些是中长期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是疫情的影响将更加深远,主要表现在各国更加注重公共健康方面的发展,而且疫后经济的复苏也需要统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疫后我国经济面临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卡脖子”的问题变得愈加明显。二是中美战略博弈长期化且不确定性增强。三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还不强,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居民消费占比偏低、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以及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明显、结构转换的复杂性上升等。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挑战才会有应对挑战的办法。2021年中国经济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充分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再如充分抓住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面临新调整的新机遇,在这一调整中我国发挥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以此反哺供应体系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此外,中国正在抓住全球化和区域化带来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即更加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转变,特别是在落实RCEP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欧BIT落实生效、推动中日韩FTA谈判尽早达成,以及推动WTO现代化改革,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汤铎铎: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关键词是新发展格局,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有诸多面向,但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经济安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安全有两大重点:供应链安全和金融安全。供应链风险源于内部脆弱性和外部冲击的相互作用。内部脆弱性来自生产网络复杂化和部分产品供给的高度集中。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越来越频繁。金融风险主要来自高杠杆和跨境资本流动。在中国,供应链风险短期表现为“卡脖子”,长期表现为“功能分工陷阱”。疫情造成中国宏观杠杆率攀升,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较为活跃,金融安全仍是未来政策的关注重点。

  陈卫东:2021年,中国将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为经济加快恢复创造条件。宏观政策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第一,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债券发行等制度完善。随着疫情影响相对减弱,中国经济增长趋于正常,财政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推动财政直达运行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加强直达资金管理。此外,将不断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优化地方债期限结构,强化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和专项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地方债发行市场化、规范化。继续推进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时,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引导民企扩大转型升级投资。

  第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点,更加注重精确性和灵活性。考虑到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防风险,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考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确性,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同时,考虑到债券违约风险依然频发,需要货币政策及时作出对冲,防止金融市场超预期波动引发的货币市场利率过快上升等问题。此外,货币政策将重点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以及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问题,预计2021年结构性降准、定向降准仍是重要备选工具。

  第三,促消费政策力度不减,基建投资政策保持新旧基建并重。2021年促消费政策将继续推动居民消费提质升级,通过调整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通过鼓励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完善餐饮服务标准等提振餐饮消费。至于基建投资政策,将继续注重补短板领域的重点项目以及新基建领域。而房地产投资政策将在坚持“房住不炒”主基调的同时,更加强调长效机制建设。中央局会议也提出,2021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创新外贸发展形式。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为投资、贸易提供更便利的营商环境;深化和创新国际经贸合作,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第五,加强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税收优惠、产业引导基金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推动重点行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形成具有带动效应的深度融合发展和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和示范区。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支持5G等新技术发展、搭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方式,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发挥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产业链协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第六,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等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已有线下政务服务线上办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等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事项“跨省通办”,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推动获得电力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

  刘向东:预计2021年将延续2020年的宏观政策取向,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出预调微调,短期内将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有序恢复,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此次疫情不仅对我国经济造成短期的不利冲击,更带来深远的变革影响。我国仍不能掉以轻心,须夯实“六稳”“六保”工作成效,加快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集成效应确保短期稳增长目标实现澳门威斯尼斯网站,同时兼顾增强长远发展后劲的需要。

  一方面,引导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注重实效,以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为切入点,引导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超前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优质产业项目和民生保障工程。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既要强化货币供应数量调控,也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防止恶性通胀的出现。有序实施利率等价格调控工具,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在具体操作上以更灵活适度和精准为导向,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引导新增资金重点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夯实发展的社会和市场根基。

  2021年我国将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在要素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加速推进。以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为重心,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与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等制度措施,赋予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更大改革自主权,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1年改革开放步子迈得更大,但是还需要迈得更稳,即在加大改革开放的同时,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特别是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中不能失去主动权和控制力,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资源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健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重点提高粮食、能源、金融、网络、生物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

  汤铎铎:短期内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会继续保持稳定,不会有重大变化。政策重点和着力点应该会聚焦于中长期,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

  全球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我国货币政策还会持续承压。未来货币政策依然以服务国内实体经济为主,提高汇率灵活性,适当加强资本流动监管,以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国内正常的货币和金融环境。疫情冲击使得地方政府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进一步扩张,在债务可持续性方面,财政政策可以有所作为。

半岛·综合体育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5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9041263号-1